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在成都举行汽车测评规程发布,活动现场发布了C-GCAP《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同时对于C-ICAP《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进行了升级,推出智慧座舱测评规则,将围绕汽车座舱交互、护航、服务三个维度展开专业测评。活动现场,中汽中心智能网联首席专家、中汽科技(北京)总工程师秦孔建博士接受了环球网汽车的专访。
(相关资料图)
环球网汽车:
随着“新四化”的全面推进,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突破30%,C-ICAP《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今天的升级,也就是将智慧座舱纳入重要的测评项目,它的推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意义是什么?
秦孔建:
智慧座舱是行业包括消费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它是智能化汽车连接人、车、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互载体,已经成了智能化车型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现在年轻消费者在选车、购车的时候也非常看重汽车智能化配置,除了智能驾驶辅助,智慧座舱也是非常重要的层面。甚至可以说智能座舱是否优秀对消费者购买车辆的意愿影响很大。
智慧座舱除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还会涉及到我们车辆行车安全性的问题,有一些设计得不是很好的智慧座舱的功能可能会影响我们驾驶的安全。当然,随着自动驾驶辅助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给智慧座舱发展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我们的车辆使用者会更多地从我们驾驶的任务中解放出来,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和座舱等各种智能化的功能做应用,做交互。所以,这个会给我们未来智慧座舱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当然,智慧座舱概念相对还较新,尚未有清晰的定义,相关技术规范有待完善,缺乏统一标准方面的规范性要求。C-ICAP顺应呼声,推出全新的智慧座舱测评规则,对于行业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消费者选车、用车,提供了科学的、合理的参考,来引导我们消费者理性地选车和用车。
环球网汽车:
随着智能汽车驾驶辅助的功能越来越多,在网络上都看到有些驾驶者在实际驾驶过程中脱手驾驶,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甚至还造成严重车祸。请问当前中国智能驾驶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
秦孔建:
您的问题特别好。我们对这两年的新销售车型的市场数据做过一些统计,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我们在新能源车的新车里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30%,所以说这个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确实这一块我们从管理上还是没有及时地完全跟进,因为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现在我们从行业管理部门也正在研究,针对这种L2级别驾驶辅助的车辆系统怎么去做规范化地管理。包括刚才您提到的脱手,都会有相应的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会出台。
C-ICAP辅助驾驶的测评统计数据分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输出给了我们相关的管理部门来做参考依据。现在新技术、新功能的出现和迭代会非常快,但是从政府层面统一的管理思路和体系来看,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在这块跟进市场和产品变化的情况,及时进行研究制定,及时地开展这种测评,发挥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和支撑的作用。
总体来讲,国家层面对于发展我们的自动驾驶也是非常关注。包括我们前一段时间发出的《征求意见稿》针对L3级别车辆准入试点的工作,因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从产品管理上对于我们传统产品是一个非常大的结构性、体系化的变化,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环球网:
今天发布的C-ICAP是如何完成整个项目的制定的?除了本次发布的智慧座舱的测评,完整的规程还包含了哪些项目?
秦孔建:
ICAP整体体系,是由中汽中心组织行业、企业头部专家,历时近三年倾心研究的成果,规程以专业化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评为抓手,以用车安全为底线,兼顾通行效率和舒适性,测评场景更贴合本土交通环境,难度上实现与标准法规协同,“与时俱进并适度超前”。C-ICAP分为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信息安全四个版块。截止目前,中汽中心已经正式发布了辅助驾驶和智慧座舱两个项目的测评体系。其他单元,将联合行业开展研究,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充分发挥综合技术能力和独立、公正、专业、开放的优势,在智能网联前瞻技术、标准法规、关键核心测评价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管理体系等全链条,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驾护航。
上一篇 : 【快播报】招商基金和招商银行的区别
下一篇 : 最后一页